南都见习记者何薇 发自香港 香港“两电”(指两大垄断电企中电和港灯)宣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大幅上调电价,其中港灯加6.3%,中电则加9.2%,加价幅度均超过通胀率。按这个加幅,新界和九龙的电价超过1元/度,而港岛的电价达到1.3元/度。
加价方案一出,立即遭到普遍反对,港府行政会议不接受,港府不接受,立法会议员全部不答应,普通市民更是叫苦连天。昨天,特首曾荫权也出来讲话,呼吁两电考虑社会责任,顾虑市民负担能力,避免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。
曾荫权:莫让市民生活百上加斤
昨日,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也在出席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动工礼后,对“两电”加价问题公开发表意见,他表示“两电”提出的加幅不可接受,又指香港明年经济会面临不少挑战,电力公司作为公共事业,加电费时要考虑社会责任,顾虑市民负担能力,电费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,影响每一个市民和商户,避免加价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。但被问到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时,曾荫权并没有回应。
涨价方案遭到官方民间反对
据了解,之前港府与两家电企签有利润管制协议,允许电企最高赚9 .99%的利润。而两电此次提出涨价,明言加价幅度是为了赚尽港府允许的9 .99%的利润上线。而电企给出的加价理由也很冠冕堂皇。中电说,电价上调主要是为了达到政府要求的减排目标,由于减排收紧需要使用更多天然气,集团要增建设施由中亚输入天然气。港灯说,电费调整增幅中近90%是因为燃料价格上升。
加价方案提交给行政会议后,行政会议表明不能接受。前天,两电的老总又就调价出席立法会会议,结果与会的所有议员齐刷刷地表示不接受这么狠的加价方案,并狠批两电不顾社会责任,把利润赚到尽。
而香港环境局局长邱腾华出席立法会时表示,两电的加幅超过政府和市民的预期,不能接受,希望两电重新考虑调整加幅。
团体集会反对大幅加电价
涨价方案引发了民间的怒火。大部分市民都认为“加价可以理解,但加幅那么大真的很难承受”。昨日,有团体集体到位于旺角的中电总部散步,抗议中电明年“疯狂加价”不合理,要求中电撤回加价计划。现场有代表指出中电上年度录得103亿盈利,而今年收入亦理想,加电费会加剧通胀及贫富悬殊,令市民生活“百上加斤”。
在佐敦开洗衣店的陈先生表示,电费加价对他们的影响极大。他告诉记者,洗衣店的机器全部需要用电,如果电费还要上涨,为维持生计,他们也只能在洗衣单价上加价。
在尖沙咀经营宾馆十多年的李伟光告诉南都记者,为节约开支,他们已经将许多灯换成了L E D、空调换成了环保节能的,但效果却不明显。除了普通的用电设备和空调,由于他们宾馆所在的大楼是旧楼,供应热水也只能靠电加热。加上最低工资实行和经济不景气,对于一个月已4万多(港币)的电费来说,加幅那么大实在压力太大。李伟光说,如果新电费真的实施,他会考虑在房价上上涨10%。
“相对食品或其他商品,电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,电费的增加对各阶层的市民都有影响,所以希望政府尽快研究一套拟定电费价格的机制,以保障我们的利益。”有市民表示。
香港浸会大学硕士课程拓展总监麦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虽然暂时未能预测电费升幅直接对通胀带来的影响,但间接影响则较为明显,受加价压力增加的营运成本,有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。
药方
引入竞争破除企业垄断
据了解,为了保障小市民的利益以及两间电力公司的合理投资回报,港府先后与中电和港灯签订了《利润管制协议》,此协议规定电企最高的利润可达9.99%。
按照《协议》规定,“两电”每年需要向政府提交下年的发展计划,但政府可以把关的不是直接控制两电来年价格加幅,而是只能监控“两电”在发展计划中不要做不必要的投资,以此来控制两电利润的上升。
基于此,有学者此前表示,在利润管制协议下,政府已“无计可施”,唯有寄望中电在明年1月1日前会回心转意。有港媒为此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利润管制协议,促港府尽早开始研究及部署,开放电力市场,让两电再无垄断市场空间,谋取巨利。
还有组织指加价资料不公开:“加价却无公开相关资料,市民无从评估新收费是否合理,对环境是否合宜。”对此,也有议员响应:虽然暂时不能改变垄断的现状,但加价不应该有所谓的商业机密,希望“两电”能以清楚数字与理据,告诉市民电费一定要如此大加不可的原因。
港澳观察
没人敢为垄断企业背书
香港“两电”似乎要给火热的C PI再添把火,负责为全港供电的港灯和中电,提出大幅上调电价的方案。但方案一出立即遭到包括曾荫权在内的港府官员反对,认为加价幅度过高。
因行业垄断和从政府获取补贴等原因,香港的士价、水电费、地铁价格在内的一系列公共产品的价格,一直受港府干预和管制。此番“两电”涨价狮子大开口,港府也接受不了。除了考虑到高企的物价、沸腾的民怨,还得顾及自己的形象,以免落下被垄断企业绑架的口实。
立法会是民意机关,很多议员都是市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,当然要替选民说话。所以,当“两电”大幅提价时,议员们齐刷刷地表示反对。如果在这种事上立场有问题,那就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,老百姓下次就不再投他们的票了。市民自身就更不用说了,没有人愿意向垄断企业多交钱。
基于此,但凡涨价多是不讨喜的。但企业有经营压力,确有涨价需要时,港府会进行价格干预,官员、学者与业界坐在一起,列出一个科学的计算程式,这个程式会引入C PI、营运成本、工资增幅等一系列综合数据进行计算,有涨有降,程式说了算。
这样计算出来的涨价,较少出现大的争议。但垄断企业不可太过分,像这次“两电”在物价高企的背景下,将涨价幅度提升到港府允许的上线,也就是“利润赚到尽”,当然会遭到各方的反对。
南都记者付可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